今天請大家分享一些啟發到自己的東西/事(最好與生死有關)。本來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文字,不過沒有時間,所以還是放到這裡好了。
那是約翰.伯格(John Berger)的《我們在此相遇》(Here is Where We Meet)中的一些文字。《我們在此相遇》是關於作者遇見生命不同時期重要的人,如逝去的母親、戀人、啟蒙老師,是小說、回憶錄、散文和傳記的混合體。
生,於我來說,就是一個又一個有關相遇的故事。而《我們在此相遇》之中有一句是這樣的——「進入我們人生的生命數量是無法估算的」。正正因為無法估算數量,亦無法估量所帶來的力量,故此每段生命的交錯也是有趣又珍貴的。記得阿文問過,是不是每逢談到死亡也一定要那麼傷感。我有時覺得,生離死別代表著生命交錯在物理上的終結,而死亡更似乎是為生命的交錯畫上一個無法改寫的句號。因此,倘若是對交錯珍而重之的,那麼,為其終結感到悲傷彷彿又是人之常情。重點是,用自己的方法記下交滙當中的種種,以及不排拒回首,隨心而馳。
我也很喜歡書的另一段文字:
「放手寫吧,把你發現的東西寫下來,她說。
我永遠也不知道我發現了什麼。
是啊,你永遠不會知道。
書寫需要勇氣,我說。」
今天準備workshop的時候,重看自己零九年至一零年的日記,重拾了當時生活的一些柔軟感和思緒。慶幸自己當時記下了一些發現和感覺,讓往後的回首更為踏實,造就再發現的可能。
期待有更多靈光進佔生命。
2011年1月25日 星期二
2011年1月22日 星期六
2011年1月20日 星期四
HighTea -- 責任的代價1
兩天的缺席,兩天的質疑。
很對不起,昨天沒給大家交待就逃脫了出席workshop的責任。可能對整個團隊而言,一個人沒有出現的損失不及缺席那人的損失大,但這不代表我就可以接受自己在沒有任何交待之下,若無其事的打開房門繼續參與大家的活動。
昨天體會最深的一點,是科技化溝通模式的脆弱。昨天下午出門時遺留電話在家,那時並未得知晚上我不能撥冗出席;及後一些事情的阻滯希望可以通知大家時,四周沒有電腦,不能傳電郵,更不能在郵箱內找回各位電話名錄的檔案。對!腦海裡並沒有存在你們任何一位的電話號碼。回想小時候寫電話簿,拼命背誦各家各戶的電話號碼,其實只不過十多年前的事。中學時還未有Sim卡複製通訊錄的功能時,會因為換電話、轉台而抄寫電話簿。時至今天,寫電話簿並攜之外出,彷彿是天方夜譚。
錯過了對死亡這議題與大家同呼同吸的機會,是我沒有出席的代價。但若把時針倒轉,機會再來一遍,我倒是沒有信心自己可以鼓氣重新檢視這道議題的勇氣。死亡的咀咒曾與我共舞,每次觸碰它都會萬分恐懼,歷歷在目的回憶片段吞噬著當下的理性。我可以坦白說,今早看到Stella和Kit的文字,哭了,更是錐心的哭,連自己本來計劃要完成的這段文字也寫不下去。
打從開學的第一天,收到第一份Course Outline,完成第一節課後,對比自己的成績,信心被動搖的危機已暗藏。及至星期二一些突發事情的發生,滿腦子的質疑:我有沒有能力繼續我的學業?我有沒有能力繼續參與JP的演出?我是否不懂和別人利用現時流行的平台溝通?我能適應現世代的步伐?……還有很多很多,一時間對世界全無好奇,對生活全無求知求變的慾望;只願粉身碎骨,化成煙絲,撒向大地的塵土長埋深處。
幸而,今早成功步入教室上課的勇氣,已把這些灰暗的念頭成為過去。
本來還有一些對生命和責任的看法想寫,但現在沒有時間要出門了,今晚再續。
謝謝JP的夥兒創造了這不一樣的旅途。
2011年1月19日 星期三
KIT --原來我不想死
咁多日的JP WORKSHOP,今天是最震撼的。
老實說,很小的時候已經有過想死的念頭,世界的一切好像和自己合不來,總以為親人只會為我的死流一兩次眼淚就沒事,「沒有了誰,人也要繼續生存下去」是我一直以來相信的,直到這刻我也相信。今天看的只是一起相處不長日子的JP 友,但如果是自己的親人,又如何?又如果死的是我,他們又會如何? 生活總要下去,但有些東西沒了就是沒了,眼淚總會有流乾的一刻,但死了的你(我)願意看到自己所愛的在哭嗎? 我只能說我未死已經令他們哭了,死又要他們哭,我可沒那麼衰仔,我不想死了 ! 原來死了,責任還在,只因為有愛。
喪禮上,是不是一定要垂淚?為什麼不能嘴角上揚?
笑喪=不尊敬???
活夠了=可以死??
選了 TVXQ 的SURVIVOR,不知道大家有冇聽到歌詞是叫大家要"SMILE"。
還有歌詞是想說生存的人要堅持下去,更加努力的意思=)
葬禮不一定是你們睇我最後一面,也可以是我同你們說最後一段話 =)
死了的我一聽見"SMILE"時,就忍不住自己就先SMILE 了,真的希望台下的你有SMILE。我只是去玩下一場遊戲,沒大不了,哭什麼?
可以被光照到眼睛,一呼一吸原來是一件很神聖的事。珍惜!!!
感謝LUJP2011 仝人!!!
老實說,很小的時候已經有過想死的念頭,世界的一切好像和自己合不來,總以為親人只會為我的死流一兩次眼淚就沒事,「沒有了誰,人也要繼續生存下去」是我一直以來相信的,直到這刻我也相信。今天看的只是一起相處不長日子的JP 友,但如果是自己的親人,又如何?又如果死的是我,他們又會如何? 生活總要下去,但有些東西沒了就是沒了,眼淚總會有流乾的一刻,但死了的你(我)願意看到自己所愛的在哭嗎? 我只能說我未死已經令他們哭了,死又要他們哭,我可沒那麼衰仔,我不想死了 ! 原來死了,責任還在,只因為有愛。
喪禮上,是不是一定要垂淚?為什麼不能嘴角上揚?
笑喪=不尊敬???
活夠了=可以死??
選了 TVXQ 的SURVIVOR,不知道大家有冇聽到歌詞是叫大家要"SMILE"。
還有歌詞是想說生存的人要堅持下去,更加努力的意思=)
葬禮不一定是你們睇我最後一面,也可以是我同你們說最後一段話 =)
死了的我一聽見"SMILE"時,就忍不住自己就先SMILE 了,真的希望台下的你有SMILE。我只是去玩下一場遊戲,沒大不了,哭什麼?
可以被光照到眼睛,一呼一吸原來是一件很神聖的事。珍惜!!!
感謝LUJP2011 仝人!!!
Stella - 能感受消亡是福惠
這天的題目是生與死。我對於目睹初次出生的感覺不大,倒是幻想且上演葬禮讓我感觸良多,切實地感受到生命的重量。
當它消逝(或臨近消亡),我才憶起生命中的點滴。掠影彷如心跳,刻劃、繪寫著當前生命的道路,亦重譜往昔。躺在桌子上,聽著自己選的歌,想起頓悟的種種刹那、苦難哀愁、壯麗溫柔、空靈平靜。身體不由自主地跟著弦樂的起伏而動。呼吸很深很深,彷彿要以攫取的氧氣與死神爭奪自己的生命。常常說生命是福惠與咒咀。自身的出生以後是晦明不知,而經歷自己的死亡則是經歷自己新生命的孕育。當生命將近滅絕,苦難似乎遠離了,五味雜陳讓我看到生命的美。是故,新生命的晦明不知又好像變成了福惠。
有關回憶,還是讓我分享去年讀到的一段文字:
去年我說「讀罷,我對我過去的反芻無悔。看穿其中的重覆性並加以咀嚼方能超脫」。現在看來,不知道重覆反芻過去能否超脫當中的悲痛怨憤迷失,但我相信,回憶並加以細味、分享,能讓自己往後走得輕鬆一點點。我確信恐懼令我們寸步難移。雖然說能哭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但不是代表定要一同哭泣。我相信有不能言說的,那就想些方法讓內裡那些東西流瀉。舞動也好,畫畫也好,寫詩也好,那些也是分享。可能最終某些workshop會變成治療,我覺得也無妨。也許路很難行,可是,倘若你願意的,就讓我們一起走下去吧。晦暗不明也自有好玩的地方。
謝謝所有相信我的人。
當它消逝(或臨近消亡),我才憶起生命中的點滴。掠影彷如心跳,刻劃、繪寫著當前生命的道路,亦重譜往昔。躺在桌子上,聽著自己選的歌,想起頓悟的種種刹那、苦難哀愁、壯麗溫柔、空靈平靜。身體不由自主地跟著弦樂的起伏而動。呼吸很深很深,彷彿要以攫取的氧氣與死神爭奪自己的生命。常常說生命是福惠與咒咀。自身的出生以後是晦明不知,而經歷自己的死亡則是經歷自己新生命的孕育。當生命將近滅絕,苦難似乎遠離了,五味雜陳讓我看到生命的美。是故,新生命的晦明不知又好像變成了福惠。
有關回憶,還是讓我分享去年讀到的一段文字:
「要知道回憶是兩段時間的相遇,即使是回憶同一件事,每次想起這件事時都是把它帶到一個不同的現在。班雅明說:『回憶是在一件曾發生的事情當中無限次穿插飛舞的能力。』回憶不限次數,回憶是想起一件曾發生的事,但回憶也必定是當下的回憶;無限次在一件曾發生的事情當中穿插飛舞的正好是每次回憶時的當下,回憶因而是將過去的一段時間帶回來。在回憶中,過去不但沒有過去而且不斷重新與當前的一刻相遇,回憶因而令人對過去有了新的體會。」
——馬國明 -《路邊政治經濟學》
去年我說「讀罷,我對我過去的反芻無悔。看穿其中的重覆性並加以咀嚼方能超脫」。現在看來,不知道重覆反芻過去能否超脫當中的悲痛怨憤迷失,但我相信,回憶並加以細味、分享,能讓自己往後走得輕鬆一點點。我確信恐懼令我們寸步難移。雖然說能哭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但不是代表定要一同哭泣。我相信有不能言說的,那就想些方法讓內裡那些東西流瀉。舞動也好,畫畫也好,寫詩也好,那些也是分享。可能最終某些workshop會變成治療,我覺得也無妨。也許路很難行,可是,倘若你願意的,就讓我們一起走下去吧。晦暗不明也自有好玩的地方。
謝謝所有相信我的人。
2011年1月18日 星期二
C - 風箏
星期天同朋友去踩單車,大圍踩到大尾篤,來到大埔附近,抬頭一看,見到很多風箏,心中很高興,因為我很喜歡放風箏,覺得很好玩,就以它代我鳥瞰景色,乘風而去。
但一轉念,風箏又何曾自由過?
沿途又看見小孩在學踩單車,學平衡,學懂了,他就可以得到一種自由,身體的規限,一切都有盡頭的,你萬不可以跳出物理之外。但是盡頭在哪裡,一切當該重新發問。
小時候,被人逼學琴,學拼音,過程雖痛,但痛楚過後,能夠引起某一點子的所思所想,甚至去到某一個層次的自由,這一切都忽然變得很美。因為你所擁用的是只屬於你一個人,別人無法跟你走過一樣的路,之所以令我們都是獨特的,我的人生是我的。
願JP令眾人困惑,也從而知覺
但一轉念,風箏又何曾自由過?
沿途又看見小孩在學踩單車,學平衡,學懂了,他就可以得到一種自由,身體的規限,一切都有盡頭的,你萬不可以跳出物理之外。但是盡頭在哪裡,一切當該重新發問。
小時候,被人逼學琴,學拼音,過程雖痛,但痛楚過後,能夠引起某一點子的所思所想,甚至去到某一個層次的自由,這一切都忽然變得很美。因為你所擁用的是只屬於你一個人,別人無法跟你走過一樣的路,之所以令我們都是獨特的,我的人生是我的。
願JP令眾人困惑,也從而知覺
Stella - 有關舞動
牢記身體每一部份的存在。留意四周的事物人空間。感受這一切,包括所產生出來的韻律和關係。倘若覺得不自在,可用一些圖畫、音樂、字詞作出發點。
可以選擇徘徊於自身與大氣的融合,和跟周圍種種的互動之間。或者,更多。
不敢說人可以自由舞動,但我能說感覺可以自由舞動很好。
請記著,只要是你想的,那些動作就成為你最佳的自我表述和表演。沒有對錯,所以亦不必懼怕。隨心動/不動下去就好了。
暴露自己也沒有那麼可怕。
可以選擇徘徊於自身與大氣的融合,和跟周圍種種的互動之間。或者,更多。
不敢說人可以自由舞動,但我能說感覺可以自由舞動很好。
請記著,只要是你想的,那些動作就成為你最佳的自我表述和表演。沒有對錯,所以亦不必懼怕。隨心動/不動下去就好了。
暴露自己也沒有那麼可怕。
MY PREFER MUSIC (JAME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BjIza8-6mA&playnext=1&list=PL2441050F5DE906B0&index=4
呢個係我選擇O係我喪禮用GE MUSICS,WHY呢?
BECAUSE我覺得呢首歌有佛教色彩,VERY PEACEFUL! D 歌詞VERY MEANINGFUL!道出方生方死GE道理,安慰所有CARE我GE人不必太過傷心!
呢個係我選擇O係我喪禮用GE MUSICS,WHY呢?
BECAUSE我覺得呢首歌有佛教色彩,VERY PEACEFUL! D 歌詞VERY MEANINGFUL!道出方生方死GE道理,安慰所有CARE我GE人不必太過傷心!
2011年1月13日 星期四
小珊- 新手報到~
一直以來,戲劇從來都只是觀看的份兒,沒有想過當演員。
為什麼呢?
從小開始的訓練都是集中在語言和書寫方面,體育課教跳舞的時候,總是手腳、左右不協調,沒有什麼表演的細胞。
可是,有一位做事戲劇表演的mentor,他曾經對我說,想寫好一個好戲本,最少當一次演員,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劇場是什麼一回事。
於是,我便膽粗粗接受了C的邀請,當上演員了。
雖然,還是不知道會演些什麼?
但是,很高興可以認識到一班新朋友。
為什麼呢?
從小開始的訓練都是集中在語言和書寫方面,體育課教跳舞的時候,總是手腳、左右不協調,沒有什麼表演的細胞。
可是,有一位做事戲劇表演的mentor,他曾經對我說,想寫好一個好戲本,最少當一次演員,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劇場是什麼一回事。
於是,我便膽粗粗接受了C的邀請,當上演員了。
雖然,還是不知道會演些什麼?
但是,很高興可以認識到一班新朋友。
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
C - 發問
今日出席的人數不多,其實覺得很可惜,今日收獲甚豐,看見每一個都如此特別,都有自己的特質,每一個就是如此地不同,這些特質定會有所作為。
我們又何必要一式一樣呢,受夠了那個虛擬的「自己」了吧?
在寒冷的天氣,warm up不是只為了暖身,可以再多行一步去開啟大家的感知,去感應空間、力度、自己的身體以及別人的身體。遊戲是一個橋渡,如何在遊戲去發掘自己就看大家的造化和功力。
在生活中,只要用一個新的角度去看同一件事,事情的意義即被重新賦予。如果多動一點腦袋,連帶自己所得的得著亦不同,這是創作力的神奇。自己就是自己的老師。就如今日的椅子練習,當我們把椅子的意義重新改變,可能還是多的是,是否神似永遠也是其次,只是大家精彩的想像,每個人的所思所想都如此不同,而又互相引發,一個人是一份創造力,二個人就已經化成三份力量。
今日的裝置練習,用椅子起動,我們什麼都沒有,椅子是我們的資本,但當椅子不是椅子,我們有的卻是別人沒有的,今後我們有什麼是由我們去自主的。這是一份創作力,也是一份勇氣。當大家都不相信眼前的事是你所信的,自己有堅持過嗎?又堅持了多久?這份「勇氣」到底是「有謀」?還是「無謀」?而對後果,所謂的承擔又有幾多?我們的志氣到底能令我們走得多遠?
人在生活的立身處世又何嘗不是對空間的運用,我們總會面對如何安放自己的問題,一步走來,從來都不簡單,身驅如是,心性又該如何去放?這一窮一生的學問,沒有大道理,實踐才是要緊的事情。
單單是一些簡單的場景練習,已經是大家的輕度交流,如果用心觀察,每一個人都在眉宇間說著自己的故事,因不同的經驗才成就今日的自己。誰說物件不懂得說故事,它甚至說得比言語更多,但你又有心性去期待,去接受這份心意嗎?
多謝阿文的默劇指導,而且準備充足。我重來都不應該大家上畢一大埋工作坊之後,要十八般武藝在身,而是由身體出發重新去發現身體與自身的關係,我們都恍似很了解自己的身體,但當在生活中最平常不過的事重新再做一遍,關節之間,幾曾又重新發現自己,有一些東西我們都習以為常,可有耐心重新專注?
阿文提出了一個非常精彩的點,就是要「信﹗」只要你信,事情會比你想像中走得更遠,從而由你的身體反應。今日你們可有因此有了新的發現?
「信心」放下了多久?對自己的信心有幾多?對身邊的人的人信心有幾多?一步一步走下去的,你沿途所見的,你會選擇相信嗎?
我們又何必要一式一樣呢,受夠了那個虛擬的「自己」了吧?
在寒冷的天氣,warm up不是只為了暖身,可以再多行一步去開啟大家的感知,去感應空間、力度、自己的身體以及別人的身體。遊戲是一個橋渡,如何在遊戲去發掘自己就看大家的造化和功力。
在生活中,只要用一個新的角度去看同一件事,事情的意義即被重新賦予。如果多動一點腦袋,連帶自己所得的得著亦不同,這是創作力的神奇。自己就是自己的老師。就如今日的椅子練習,當我們把椅子的意義重新改變,可能還是多的是,是否神似永遠也是其次,只是大家精彩的想像,每個人的所思所想都如此不同,而又互相引發,一個人是一份創造力,二個人就已經化成三份力量。
今日的裝置練習,用椅子起動,我們什麼都沒有,椅子是我們的資本,但當椅子不是椅子,我們有的卻是別人沒有的,今後我們有什麼是由我們去自主的。這是一份創作力,也是一份勇氣。當大家都不相信眼前的事是你所信的,自己有堅持過嗎?又堅持了多久?這份「勇氣」到底是「有謀」?還是「無謀」?而對後果,所謂的承擔又有幾多?我們的志氣到底能令我們走得多遠?
人在生活的立身處世又何嘗不是對空間的運用,我們總會面對如何安放自己的問題,一步走來,從來都不簡單,身驅如是,心性又該如何去放?這一窮一生的學問,沒有大道理,實踐才是要緊的事情。
單單是一些簡單的場景練習,已經是大家的輕度交流,如果用心觀察,每一個人都在眉宇間說著自己的故事,因不同的經驗才成就今日的自己。誰說物件不懂得說故事,它甚至說得比言語更多,但你又有心性去期待,去接受這份心意嗎?
多謝阿文的默劇指導,而且準備充足。我重來都不應該大家上畢一大埋工作坊之後,要十八般武藝在身,而是由身體出發重新去發現身體與自身的關係,我們都恍似很了解自己的身體,但當在生活中最平常不過的事重新再做一遍,關節之間,幾曾又重新發現自己,有一些東西我們都習以為常,可有耐心重新專注?
阿文提出了一個非常精彩的點,就是要「信﹗」只要你信,事情會比你想像中走得更遠,從而由你的身體反應。今日你們可有因此有了新的發現?
「信心」放下了多久?對自己的信心有幾多?對身邊的人的人信心有幾多?一步一步走下去的,你沿途所見的,你會選擇相信嗎?
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
阿文 - 默劇workshop資料
我是明天將會帶領work shop的人,阿文。本人師淑Eric Chan@無聲模式,以下是一些明天的基本資料:
一、簡介
默劇可以簡單地被視作為通常不使用語言的表演藝術,其表達形式是一些經過純化和具有象徵意義的動作。
身體語言,就是其最大特色。
而Mime本身的意思是模仿。
Mime and Pantomime by Definition
Mime is one of the oldest forms of theatre - the dramatic art of representing scenes from life through expressive bodily and facial movements. The English word "mime" comes from the ancient Greek mimos, literally meaning to imitate or to mimic. "Pantomime" is all-in-mimic, and usually refers to the mimed dramatic sketch as a whole.
MIME | PANTOMIME | |
演出風格 | 嚴肅 | 滑稽 |
動作形式 | 含蓄的 | 明顯的 |
中心人物 | 無 | 有 |
表演形式 | 抽象 | 有真實感 |
年份 | 1850年以後的創作 | 1850年以前的創作 |
invisible dru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_kloG2Z7tU
二、work shop內容
時間:
地點:
第一部份
1. 遊戲: 熱身 a)大電視 b) 剪刀石頭布
2. 理論: 溝通之本 與 [默劇、話劇、舞蹈…]的關係
3. 遊戲: 走路: a)感覺 b)人物性格
4. 理論: 動作解構
5. 遊戲: 物件描述、四格漫畫
6. 理論: 「模仿」、「想像」、「相信」
第二部份
1. 法式默劇(幻像)
a) 身體部份isolation
b) 物件isolation
2. 練習
a) 單木柺
b) 雙木枵
c) 行樓梯
d) 爬梯
e) 拉繩子
f) 摸牆
g) mime walk、pressure walk
第三部份
1. 扯線人偶
2. show time!!
三、注意事項
要運動,詳細不多說,法蘭西皇帝。
Stella - Workshop的第一天是感動的開端和延續
好,乘著還是sem break,人比較閒,先來打一篇小小的感言。今天是LUJP2011 workshop的第一天,很高興能夠順利完成整個workshop。雖然不能免俗地要破破冰,但是日的收獲還是有的。
在workshop最後,在黑暗之中,感受到大家肢體的細微移動然後一起跳起。
在workshop最後,在黑暗之中,感受到大家肢體的細微移動然後一起跳起。 同時跳起那一瞬,互相緊連地飄浮於空中,是微小觸動的起始點/連接點。
希望接下來的日子也能繼續被觸動。
Stella
訂閱:
意見 (Atom)